第277节(2 / 2)

妄人朱瑙 钟晓生 3141 字 19天前

前两天,他又听到邺都传来的消息,说是上官贤只身一人回到了邺都,被陶北以细作的名义关押起来了。他稍一分析,立刻就明白前情后果是怎么回事,顿时遍体身寒。

原来陶北只是担心自己的地位和声望会受到影响,就对昔日爱将下如此狠手!这么多年来陶北一直以谦逊宽厚的面目示人,虽然田畴早就知道那并不是他真实的性情,但也还是被他的狠绝吓到了。

俗语云伴君如伴虎,此话诚不欺人也。即使他已身居高位,可只要行差踏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

上官贤的前车之鉴,虽然给了他更多权势,却也让他失去了安全感。他只觉人生如履薄冰,活得战战兢兢……

亲兵不知田畴在想什么,见他脸色难看,目无神采,不由关切道:“田公可是身体不适?不妨先回去休息吧?”

田畴这才回过神来。他甩甩头,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苦笑道:“哪还有时间休息?去命人把这几路杂军的底细都调查清楚,呈给我看。我得为出征做准备了。”

亲兵领命,赶紧去了。

第280章 计划

梁国热火朝天地集结着各路兵马,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还在河中的朱瑙和谢无疾的耳中。

朱瑙立刻派人去对梁国即将参战的军队进行了更详细的调查,也对他们自己目前的兵力和粮草数目进行了核算。等各项消息都查证完,朱瑙便将主要的官员们召集起来进行了商讨。

议会开始之初,每名与会的官员都拿到了厚厚一摞纸,上面写着敌军的编制、双方的兵力分部情况等。等众人将各项情况掌握后,才开始讨论对敌之策。

“陛下,”一名官员率先开口,“梁国此番集结十数万兵马进攻河南,我们在河南的兵力却只有两万,恐怕需要从关中调集更多兵马前来支援。”

当初朱瑙和谢无疾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河中,仗打完了,农忙季节也到了,他们就把大部分人马放回去屯田了。他们在河中留了一万人,在河南有两万人。可河南的两万军队里有一万是之前收降的上官贤余部。用虽然可以用,只是忠心程度不好说。从兵力上看,他们远逊于梁国军队。

人人都知道他们需要调集更多兵马来助阵才更有把握守住河南,但到底调多少人来,却不是件容易拟定的事。

在先前的几年里,中原各路军阀一直混战不断,朱瑙却极少用兵,以修身养性为主,再加上他大力扶植农耕商贸,这才给蜀国攒下了一笔家底。但是这两年来蜀国参战也频繁了许多,先是保卫荆州反击长沙,紧接着攻陷河中又一路高歌猛进拿下河南,动辄调遣数万、十数万兵马,已把先前攒下的家底挥霍得所剩不多了。

现在梁国找到了陈国这个粮仓,大举来袭,如果朱瑙继续和他们拼声势,那对蜀国的形势是非常不利的。

官员们少则建议调两万人,多则建议调动五万兵马,一时僵持不下。

又有人建议道:“陛下,此番梁国敢大举反攻,全因有陈国为依仗。我们不妨令征西将军从长沙顺江东进,奇袭江州、池州,给陈国一个警告,让他们不敢再继续助粱。”

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陈国之所以助粱,便是担心一旦梁国倾覆,他们也将朝不保夕。与其派兵攻打他们,坐实他们的担忧,倒不如派人出使陈国,安抚收买他们的官员,让他们相信无论我们与梁国孰胜孰败,我们都不会对他们不利,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再资助梁国了。我们与陈国一向关系不错,派几个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厚礼去,总好过带着重兵去。”

双方争执起来。“我们从前与陈国关系不错,那是因为远交近攻,我们对陈国不会造成威胁。如今我们已西临赣水,北接淮水,陈国自然畏惧我们,这岂是几个能言善辩使者能说服的?”

“陈国朝廷被江南的世家子弟所掌控,他们畏惧战事,我们只消许以足够的好处,如何不能说服?”

官员们在下面争辩着,朱瑙和谢无疾只是认真听着,时不时接耳小声谈论几句。如今战事的规模越来越大,牵扯的方面也越来越多,所以需要先由各部的官员们讨论,才能让他们更加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

官员们对陈国的形势进行了一番分析,谢无疾听罢后对着朱瑙微微摇头。

他不支持派遣使者去忽悠陈国朝廷。陈国固然被一班世家权贵掌控了,这些世家权贵也自有短视之处,但不代表他们都是傻子,他们也不缺钱财。想派使者说服他们改变想法,很难做到。

至于是否要向陈国出兵进行威慑,谢无疾持保留意见。

官员们相持不下,于是暂且搁置了对陈国的举措,又把话题回到了如何抗击梁国大军上来。

由于他们已经查清楚了被调集的十二万梁国军都是什么来路,他们也都发现陶北实际上并没有派出真正的精锐前来进攻河南,反而派的都是杂牌军。这对蜀国来说算是坏消息中的好消息——他们即将面对的那些敌人并不是很难对付。

于是有官员道:“陛下,陶北派来的大军都是中原多年战乱遗留下来的各路杂军,这些杂军对梁国并无忠诚可言。听说先前陶北就曾调遣他们援助上官贤,却没能调动他们。如今也是因陈国给了粮草,他们才愿出兵。我们不如暗中派人去策反收降那些军队,让他们为我们所用。”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大量反对的声音。

“不妥!那些杂军全都是乌合之众,甚至很多绿林匪军出身,既无军纪,亦无战力。陶北之所以派那些军队前来进攻河南,就是因为他不怜惜这些乌合之众,打死了也不心疼。我们若将人收降过来,这些乌合之众,我们又要如何处置?!”

“没错!那几路杂军非但无用,还十分蛮横。听说这些年陶北曾多次尝试遣散他们却不成。我们若将他们吞并,他们势必也不愿被改编遣散,如此实在是自找麻烦。”

“十几万大军,我们又能收降多少?这几年征战已致国库渐空,再平白多出几万兵马,必会对百姓造成更大的负担!”

听到多人反对策反收降的计划,朱瑙不禁满意地点头。这些年在他身边跟的久的官员,少有满嘴空谈的,大都知道要脚踏实地地办实事。什么是脚踏实地?就是量力而行。

这么多年来,朱瑙的确收降了不少势力,但他也绝不是什么人都收的。收人之前必定要拿出算盘来好好算算这笔账划不划得来,能不能够为他所用。想当初对付玄天教的时候,玄天教也集结了十几万乌合之众,但这些人朱瑙看都没看就强力镇压遣散了,倒是给已经逃走的魏變总去了幽州牧的官印和符节。

而梁国现在面临的沉疴痼疾,很大程度上就是先前中原的各位霸主们为了一时的太平胡乱收人造成的。朱瑙要是把这些人接下来,岂不是接手了陶北扔掉的包袱吗?

众人见朱瑙不支持收降,又有人建议道:“陛下,我们可从汉中、蜀中尽快抽调几万精兵来,等敌人刚过黄河,我们立刻主动出击,速战速决,击退那些乌合之众!”

有人支持这个提议:“没错。那些梁国军由多路人马组成,互相之间必无默契。我们尽快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便可尽快解决战事。”

支持这个计划的人逐渐占了半数以上。毕竟不收降,也只能打了吧?

朱瑙听完众人的意见,扭头向谢无疾问道:“若不调兵马增援,以我们现在的兵力,你有没有把握守住河南?”

谢无疾略有些吃惊。不派援兵来?不派援兵,想必是因为筹措军粮太伤国力,可朱瑙明明一开始也否定了打消耗战。毕竟只是一味死守,拖延时间,双方仍然要大量消耗人力财力,不见得比调派精兵主动出击消耗得少。

然而既然朱瑙问了,谢无疾想了想,认真地答道:“梁国军应当会从东、南两面一起进军。若我们以守为主,便索性放弃开封,东守虎牢关,南据汝阳,同时以攻为守……”

他抿了抿唇,保守道:“我并未与那些梁国军交过手,倘若他们果真只是乌合之众,或许能守得住。”

开封一马平川,四通八达,盛世时一向是商贸繁华的大都城。可一到乱世,就变成没有盖子的菜篮,谁都能把手伸进来捞一把。先前郑州的守军投降蜀军后,开封的梁国官员逃了一半,留下一半直接开城迎敌了,抵抗都没抵抗。现在谢无疾也直接放弃了开封。

朱瑙道:“那就先守着,拖延时间。陶北派那些人来,是一箭三雕之策。同时消耗我们、梁国不听话的军队,还有陈国。若真迎战,就上了他的当了。”

陶北这一招确实玩得很漂亮,不管蜀国是战、是耗、是退,他左右都有好处。如果蜀国选择死守硬耗,那就是同时消耗蜀国和陈国两国的国力——陈国现在是说只援助一万石粮草,可战事拖延下去,陈国难道还能见死不救吗?他们选择联粱的时候已经跟蜀国翻脸了,想半路退出可没那么容易。

如果让陶北的奸计得逞,最后蜀国和陈国同时元气大伤,没准还真能回到三足鼎立的局面呢!

谢无疾听他这么说,顿时来了精神:“你有计划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