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1 / 2)

高子辛听闻这话,顿时更期待了。

可怜宝儿此时睡得正熟,完全不知道两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已经在想以后怎么压榨他了。

第190章 放长线钓大鱼

离开京城前,太平特意找高子辛深谈了一番。太平在意的就两个问题,一个是东北的互市什么时候开,一个就是叮嘱高子辛小心那些邻国。

那些邻国以前就不老实,当初太平还被昏君系统控制的时候,那些邻国就没少占大梁的便宜。

如今他们再次黏上来,显然又是想从大梁捞好处了。

驿馆的事太平已经知道了,所以他才有些担心,怕那些使臣回去后就闹出幺蛾子,到时候大梁又不太平了。

对此,高子辛其实早就有打算了。

互市肯定是要开的,不拿出点儿好处,那些早就得了红眼病的邻国岂不是得卯足了劲儿来对付大梁?

好不容易,眼看着大梁正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高子辛可不希望被那些虎视眈眈的白眼儿狼给破坏了。

不过,要想让他白白拿出好处那是休想。

正如鸿胪寺给各国使臣的暗示一样,互市肯定是要开的,但是开在哪儿,那就看他们自己的诚意了。

这话其实就是个套话,高子辛其实早就想好在哪儿开互市了,谁先谁后也都想到了。不过要是对方不肯表达出好的诚意,那就换一个地方开。

反正主动权在他手里,想开互市,想要好处?可以,都给他老实点儿!

未免那些商户给自己掉链子,高子辛特意成立了一个商务总局,专门负责处理全国的商务问题。

这商务总局却没直接挂在户部下头,而是直接听命于他,局长就由钱弼担任。除了钱弼之外,副局长两个,其中就包括曾经辅佐过钱弼的孙有为和赵清远。

剩下的,还有从民间找来的商务顾问,以及高子辛特设商科选举出的人才。

那些商务顾问都是民间的大商人,不仅生意做得非常成功,品格也算不错,做生意讲究诚信,不是那种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

不过,这些人背后牵涉的利益毕竟太大,所以高子辛虽然给了他们顾问一职,他们却没什么实权。

即便如此,也足以让许多人心动不已了。

就算没实权,名声上听着也好听啊!再说了,只要进了这个商务总局当个顾问,不说日后人脉更广,消息不也是更加灵通吗?

现在谁不知道,当朝天子可是奖罚分明的人,只要好好做事,那好处绝对少不了!

他们只要老老实实把自己的事做好,只要上头给透个风声,给个机会,那整个家族飞黄腾达岂不是指日可待?

更何况,如今的天子重视商贾,为此甚至特设了商科招募人才,像是他们所在的这个商务总局里,就有不少考进来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家里大多都是做买卖的,如今他们考进来,虽然只有个小职位,但好歹也是个官身,只要做好了,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可比单纯做生意好多了!

反正他们家里后背多,一个考进来,剩下的还可以做生意嘛!大家互相扶持,家族才能蒸蒸日上,富贵绵延。

几个老顾问心里算盘打得啪啪响,小心思虽然不少,但是没谁傻的阳奉阴违,自绝后路,反而一个个全自觉地琢磨着日后要好好效力了。

高子辛成立这个商务总局,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自从他自己做起了生意,也明显地表示出对商人的看重后,大梁的商业可谓是蒸蒸日上。

尤其是岭南的发展都被大家看在眼里,那一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更是传遍了整个大江南北。

于是很多地方的商人几乎是自发地聚集起来,主动捐款修路,就为了以后生意更好做。

他们乐意出这个钱来修路,不管是高子辛还是地方政府都是欢迎之至。不过谨慎起见,高子辛自己也掏了腰包,并且特意安排了人手做技术指导,还让锦衣卫负责监工,确保工程质量。

高子辛都表态了,响应的人自然就更多了。当地的乡绅财主父母官,甚至就连一些富裕些的普通百姓,也捐起了钱。

大家都不傻,有锦衣卫盯着,谁还敢克扣善款,偷工减料啊?这路修好了对大家都好,以前是力有不逮,现在有了机会,当然得出一份力了。

谁知道,高子辛竟然还有后手!

他让锦衣卫盯着工程进度,一个是保证质量,还有一个就是担心有人故意克扣劳工,把人给活活累死。

有锦衣卫盯着,自然没人敢这么做。

更何况,商人们一开始凑钱修路就是为了发财,谁也不想弄出人命来。不好交代不说,还要毁了名声。更何况,弄出人命听着就不吉利,以后还怎么发财啊?

只是谁也没想到,高子辛还有后手。

这后手也不是别的,就是日后路修好了,就要给过路钱。这过路钱也不是每人都给,而是像那种驾着马车牛车拉货的,就得按照货物重量交过路钱。

这过路钱也不用来做别的,专供路面破损后的修补或是重建,钱也不会太多。

高子辛直接让人把规则给列明了,事先公布出来,大家一看,立刻就接受了。

而且高子辛还特意提了,捐了钱的人,过路费可以从捐款里扣除。

不过嘛,对此倒是没人在乎。

商人捐钱修路,也有几分给自己博个好名声的意思,有了好名声,还怕生意不好做吗?虽说捐出的钱不是小数吧,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太多,哪能真的去扣呢?

抠抠搜搜的,还想赚什么大钱?

所以规矩列出来之后,捐钱的人不仅没减少,反而更多了。所以很快,大梁各地就陷入了修路的热潮之中。

太平带着贺氏离开京城前往东北的时候,京城通往东北的路只修好了一部分,剩下的还在修。

全用水泥的话工程量和造价都太昂贵了些,以大梁如今的情况尚且负担不起。毕竟商人还得赚钱,不可能把家底儿全捐出来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