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约所剩无几的蓄电,林恩谨慎地关闭了红外探照灯,如此一来,自己的视线便与常人无异。小心翼翼地从半壁残墙边缘探出从喀秋莎火箭炮车拆下的后视镜,这时候已经可以看到不少沿着街巷推进的身影。
其实苏军士兵并不都如想象中那般身材魁梧,只是大个子所占的比例较高,单瘦或是矮胖、矮瘦的亦有不少。在四处飞窜的枪弹和弹片面前,他们的中弹几率只在理论上存在不同,实际情况则无限倾向于“子弹不长眼”——或许也只有在枪炮面前,生命才真正实现了平等。
因为苏军步兵的出现,守在街巷周围的德军士兵们正以手中的武器进行阻击。在巷战的战场上,每个单调或者连贯的枪声听起来都十分清晰。只要静下心来,军人是很容易辨别出哪些是德制武器,哪些是苏军枪械的,而一直以来,林恩都对一个现象感到好奇,那就是苏军步兵配备“波波沙”冲锋枪的比例高到了让人惊讶的程度,余下的再减去使用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和德什卡重机枪的战斗小组,真正使用莫辛.纳甘手动步枪的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单纯“纸上谈兵”,这似乎意味着苏军地面部队的轻火力集中在了200米以内,轻重机枪又难以和德军的制式装备mg-34、mg42对抗,按理说不论进攻还是防守,相近数量和质量的德军士兵对战苏军部队时应该是占有很大优势的。
从半壁断墙右侧进行了观察,林恩随即转身从沃夫鲁姆身旁擦过,匍匐两步,绕到左边探出后视镜,这一侧并不直接面对街巷,而是位于街巷右侧的一排建筑物,它们中间两栋已经完全坍塌,另外几栋要么是留着靠内或靠外的几面墙,要么是还侥幸地保留着主体,以至于这看上去就像是孩童换牙期的牙槽,严重参差不齐。穿过这些建筑同样可以向德军推进,何况残墙断壁和成堆的砖块瓦砾能够随时提供掩蔽之处,出现一些苏军士兵的声音不足为奇。
肩负特殊而重要的作战任务,林恩为自己的小队选择了一处距离街巷路面约百米的废墟,这是一栋被炸塌的坍塌楼房,支撑建筑框架的外墙部分倒下后大致堆砌成了一圈近乎回字形的“丘陵”,内部是房屋楼面部分以及一些木质家具,高度相对较低。虽然这样的夜战并非漆黑一片,但只要敌人不以拉网式的战线扫过,这里就具有较为理想的战场隐蔽姓。
为免反光镜引起从这一侧经过的苏军士兵注意,林恩迅速收起了家伙,背靠这栋建筑仅剩的最后一段残垣,冷静地琢磨攻击时机。老兵沃夫鲁姆斜端着mp44突击步枪,同样背靠着墙,和林恩肩并肩地坐着,从他们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布吕克,专业的夜战精兵对于这样的战斗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须臾,街巷那边的“虎王”连连发出声势浩荡的咆哮,而随之传来的爆炸声却一点都不猛烈,甚至有些“柔和”之感,这便让人轻易判断它们是在用穿甲弹攻击敌方的装甲目标。林恩没有听到非常清晰的发动机轰鸣声,所以猜测它们攻击的仍是出现在先签字阻击阵地那片废墟的苏军坦克,过了一会儿,正准备探出反光镜瞧瞧情况,却看到废墟堆中的布吕克在朝自己做手势:近处有敌人!
林恩当即侧耳倾听,勉强摒除了远远近近的枪炮声干扰,果然有行走在瓦砾堆中隐约脚步声,尤其当皮靴踩过玻璃碎屑,那种细微却刺耳的声音让林恩高度警惕起来。他双手紧握着突击步枪,准备随时跃起——以自己的反应能力和射击准度,加上周围同伴的配合,迅速歼灭七八个苏军士兵不成问题。可那样的话,埋伏攻击的意图将随之暴露,即便他们能够凭借红外夜视装备帮助从容撤走,要想另寻一处伏击阵地就难了。
忍受着仿佛随时都会爆发的紧张气氛,林恩紧盯着布吕克那边,他做完手势后面低头伏下,从而将自己更好地和环境融为一体,而这也说明敌人距离确实很近。就这样熬了极其漫长的两三分钟,终于看到布吕克以左手小幅度的摆动做出第二个手势:警报解除!
压力锐减,林恩连喘了好几口气。紧接着,只听这一侧枪声骤起,间或听到苏军士兵们相互喊着自己听不懂的作战口令,但他并没有向身旁的沃夫鲁姆求助,而是继续靠墙等待,直到激烈枪声的背后传来那种金属摩擦与机械轰鸣交织的声音。
看到布吕克摆出“目标出现”的手势,林恩不动声色地伸出反光镜。由于德军机枪和突击步枪火力的有效封锁,街巷正面原本看不到走动的人影,只是两侧的建筑物多有苏军士兵从窗口、弹洞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屏障后面与德军对射,片刻之后,视线中突然出现了贴着街巷边沿朝德军那边移动的苏军步兵,第一个黑漆漆的大家伙也随之出现,它速度缓慢,在并未停留的情况朝前方开炮,明亮的火焰从炮口两侧喷涌而出,用这个优劣同样明显的构造证明了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