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树林开始,“暗夜战士”们有意放慢了脚步,虽然并没有进入战斗状态,走在最前面的那两个仍频频举枪。想想电影电视里的情节,林恩也就理解了:他们这是在利用安装在突击步枪上的红外线夜视仪观察预警。这种较为原始的夜视装备虽然探测不出地形地貌,却能够在有效距离内发现热量明显区别于环境的人体和车辆,安装在枪炮声还能够在夜战中进行精确瞄准。如此场景固然颠覆了林恩对二战的原本印象,但就如同德国在战争末期研发出的每一件新式武器,即便突破了时代的局限姓,却依然受限于技术、人力、物力以及停留在传统层面的指挥技艺。结果,它们没能如创造者的初衷那般改变战争走向,仅仅给后世的军迷们留下无尽的遗憾与想象。
端着一支传统的手动式步枪,林恩和其他杂兵一起以散兵队形跟在“暗夜战士”们后面。这里不久前还是己方的控制区域,敌人在此布设地雷的可能姓比较低,但林间的沉寂还是让每一个人皆是小心翼翼的挪动脚步。大家心理都清楚:每前进一步,距离敌人也就更近了一步。
红外夜视仪,自动武器,渡河入林。到了这个时候,林恩对此行的意图愈发好奇。这样一支五十余人的战斗队伍在近战火力输出方面自是远远超出一般的德军步兵团队,在夜战中尤其有优势。不过,他们并没有配备任何反坦克武器或者常见的轻机枪,一旦遭遇苏军装甲部队,撤退将是唯一的选择,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尽可能地避开苏军主力,并在行动得手后以最快的速度穿过树林撤回己方阵地。
辎重车队、野战油料弹药库、炮兵阵地、野战医院、战地指挥部,林恩揣测这支战斗小队将以哪一个作为首要目标。如若他自己是指挥官,野战医院肯定是先排除的,那只会激起毛子们的狂暴情绪。突袭炮兵阵地看起来很有价值,可破坏大炮并非简单任务,考虑到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即便成功摧毁一处苏军炮兵阵地恐怕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相比之下,破坏甚至摧毁苏军的辎重车队、野战油料弹药库甚至战地指挥部是当前局面下比较理想的突袭战果,哪怕只能稍稍拖延苏军的进攻计划,也能够为德军收拢残兵、巩固防线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南岸的树林就像是无边无际的瀚海,半个小时过去了,紧接着又是半个小时,腿脚在不知不觉间变得麻木而迟钝,却依然看不到树林尽头的空旷处。这不禁让林恩想起了白天的战斗,如果仍是同一片树林,那么以目前的行进速度,估计还得两三个小时才能够走出去。可是隐蔽的夜行又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万一没准备地撞上了苏军部队,这区区五十人的战斗小队还不够对方塞牙缝的。
眯起眼睛搜寻那名军官的身影,然而从后面看,几个背负大盒子的“暗夜战士”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他们背上这偌大的箱子想必就是红外线夜视仪的电池,以前常常为手机待机时间而头疼的林恩突然想:这些大电池能维持夜视仪正常使用多长时间?
其实即便在拥有百度大神的时代,林恩也查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国内,有关二战的资料并不完整,有不少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考虑到德意志第三帝国覆灭前高层指示技术部门销毁了大量资料和样品,加之美苏等盟[***]队在缴获资料、俘获技术人员后予以保密,有关战争后期的资料更显扑朔迷离。
曾经的林恩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去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完善工作,然而造物主给了他这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若陪同这个传奇的军事帝国走完它最后一段路程之后依然活着,他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尝试当个军事史学家,站在独特的视角研究有关帝国末曰的各种神秘装备。在过去的三天多时间里,林恩原本只是把活着熬过这炼狱般的帝国末曰当做眼前的头等大事,可当这些装备着红外线夜视仪的“超时代战士”出现后,他忽然觉得既然上天给了自己这常人无法想象的机会,就应该为自己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