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1 / 2)

唐谋天下 青叶7 2545 字 6天前

早已经习惯了爆炸声的白起,在爆炸声刚刚结束后,忽然间前腿站在一块岩石上,然后便开始扯着嗓子狼嚎起来。

悠悠的狼嚎声,在爆炸声沉寂后,像是一道清泉滋润着山中的其他动物,不一会儿的功夫,山脉间便响起了其他动物的叫声。

“这特么是白起在问其他动物有事儿吗?”李弘接过花孟递过来的望远镜,静静的看着黑齿常之的埋伏区域,心情轻松地说道。

“我们没事儿,我们都好着呢。”李弘揉了揉白起硕大的头颅,便开始往山下行去。

至于身后丁赤赞跟德赤赞,能不能从黑齿常之的埋伏区全身而退,那已经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了。

“这到底是什么声音?”丁赤赞双目通红!

他故意选择昨夜没有翻阅这座山脉,就是想要继续麻痹敌人,然后利用吐蕃兵山地作战的优势,打算今日一早偷袭大唐兵。

但却没有想到,原来人家早已经在这里设置了埋伏,就等着他主动往里钻了。

这样的声音,仿佛山神怒吼的雷声,他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他的城池,包括德赤赞的城池,都是被这样的炸雷给炸毁的。

如今,这样的炸雷声再次响起!那巨大的石块以及灰尘,带着哗啦啦的声音从高处向他们涌过来。

而山道上,自己的兵马因为登山的缘故,根本没有办法分散开,不消片刻,那滚石便已经冲到了跟前。

巨大的冲击力不等他命令身后的部队散开,他自己就率先被滚落的巨石流淹没了。

惨叫声、呼救声相互交织在一起,吐蕃兵想要分散开来躲避,但他们的速度,哪是因爆炸而滚落的石头的速度能比拟。

不一会儿的功夫,在第一批石头滚落到山脉脚下时,整整五万人的吐蕃兵马,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而德赤赞同样是满身伤痕,惊恐的望着这些巨石,他不想相信这是唐兵的诡计,他宁愿相信,自己是败给了那些震穿耳膜的炸雷声,而不是败给了唐兵。

“这不是唐兵可以控制的,这是上天的惩罚,这是神在惩罚我们,神站在了唐兵那一边。”德赤赞一条腿被一块巨石压着,躺在那里喃喃呻吟道。

但因为第二波滚石急速而下,就像是古曲河在雨水季节,突然间水位涨了很多一样,那浪花携带着纯净的水淹没过来一样。

德赤赞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在巨石淹没他的一瞬间,他也没有明白,那爆炸声到底什么东西?

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爆炸声掌握在唐兵手里,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带来让人耳膜震穿、地动山摇的威势。

滚石零散的缓缓落下,早已经不同于一开始那般凌厉汹涌,三三两两的石块儿有气无力的滚动着。

而身后的大唐骑兵,则是手持弓弩,开始打扫这山脉半坡上,还没有被落石淹没的尸体。

只要碰见吐蕃兵的影子,不管死活的先是补上一刀,或者是射出一支箭矢。

德赤赞跟丁赤赞的头颅已经面目全非,要不是他们胳膊上,绣着的用来证明他们身份的令牌,黑齿常之都不敢肯定,眼前两颗圆圆的血肉模糊,分不清楚后脑、前脸的东西,竟是两人的大好头颅。

第212章 大非川

无知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同时,无知也是让人愚蠢的诱因。

人类发展史上,战争从来都是扮演着,推动科技文明发展的绝对动力。

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绝大部分的初衷都是为了应付战争,都是为了使自己面对敌人时,能够获得巨大的优势。

任何一件载入史册,让战争一方获利巨大的新生事物,都起源于敌人的无知跟愚蠢。

吐蕃五万人全军覆没,消息传到吐蕃圣城,但并没有让逻些城引起重视。

反而因为嘎尔赞卓的慷慨大义、激情辩护,让更多的人踏上了不归路。

嘎尔赞卓开始动员圣城的军队,甚至包括天赤七王仅存的二王,开始集结兵力前往大非川。

而这些自然是李弘想要看到的,如果逻些城的军队不倾巢而出?他又能如何如入无人之境般,占领逻些城呢?

黑齿常之继续南移,继续在前往党项的唯一通道上休整、设伏。

至于这一次会是谁遭殃,李弘也不清楚。

朗日松赞,这个在吐蕃同样享有盛名的将领,如今就陈兵在大非川,正在与大唐将领裴行俭、袁恕己率领的军队对峙。

党项、白兰两城之间人烟荒芜,这也是如今李弘为何看不上这地方的原因。

战马、水草、牛羊是李弘想要的,但以大唐如今的实力,想要安定四方,如臂使指般控制吐蕃大部分区域,这恐怕比让吐蕃人研制出炸药还要困难。

整个属于大唐的土地上,李弘认为,如今大唐最不缺的就是山脉,山脉跟山脉像是整个大唐土地的缩写。

甚至包括中原地区,每一道每一州都有像龙一样的山脉蛰伏着。

吐谷浑有青海,青海一直被吐蕃、吐谷浑称之为青色的海。

则是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跟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形成。

如今的青海湖,要比上一世李弘见过的青海湖大上两倍不止,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样子,让人不得不以海来称呼他。

而从这里出发,李弘就可以从草原上疾驰向东,像一把叉子一样,直入朗日松赞部队的后防。

伏俟城作为吐谷浑的王城,吐谷浑的象征,如今早已经被禄东赞建造的更加完善。

国无常税是吐谷浑百姓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只有在需要时,国家才会找富室贵族、王宫商人收税,然后补充之国库。

青海骢应该是更加能征善战的良马,但因为青海骢并不是如吐蕃马、突厥马那般数量众多,因此在选用战马上,李弘还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给部队配备了价格更为便宜,但同样能征善战的突厥马。

李弘想要夺回吐谷浑,当年他就是看上了青海骢,龙种也不错,但是在耐力上,与青海骢相比,差的就太多了,不适合军队长时间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