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玩弄人心(2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895 字 7天前

是勋心说,你以为我会请董昭假冒沮授的笔迹,给儿子写一封清楚明白的劝降信吗?信里写自己已决定降曹,要儿子做内应,开门放曹兵进入邺城?要是这么一封信落到审配手里,审配铁定要把沮鹄给拘押起来,甚至直接就砍了沮鹄的脑袋,以防患未然——郭奉孝啊,论起智谋来,我确实不及你,但你难道认为我彻底是傻的吗?

于是捻须摇头:“即书信落入审配手中,又何伤也?”眼瞧着众人疑惑的目光,他便胸有成竹地就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来:“信文勋已拟得,即呈诸君观览。”

先把信递给曹操,曹操边瞧边皱眉头,瞧了老半天,才转给荀攸——郭嘉、董昭也都凑过脑袋来,跟着一起看。先一见信,众人心中都暗自说道:“为此伪书,是宏辅颇费心思啊……”

因为一满篇的文字,倒有一半儿都给划掉了,可见反复修改了无数次。本来以是勋在文字上的功力,就算此信关系重大,必须字斟句酌,也不大可能写了再抹,抹了再写,到处都是删改——可见是耗费了无穷的心思。

再瞧文字,众人也不禁都跟曹操似的,皱紧了眉头。信文大意是:我受袁公厚恩,是肯定不会投降曹操的,所以曹操打算把我押赴许都,交由天子惩处,估计此去便是永诀;虽审正南智计百端,而邺终不可守,城破之日,玉石俱焚,父子行将于泉下相见矣。信中充满了颓唐、绝望之意,但却无一字涉及要沮鹄为内应降曹之事。

这是怎么回事儿?这么一篇完全搔不到痒处的书信射入城内,就能使沮鹄为救老爹而起意谋反?不过是勋说得是没错,这信就算落到了审配手中,他也未必会因此把沮鹄给逮起来——围城之中,并无证据即逮捕同僚之子,反而会引发人心动荡。

是勋双手笼着袖子,不言不语,静等三人瞧完了好发表意见。可是三人都跟曹操似的,光皱着眉头朝他投来疑惑的目光,却根本开不了口。怎么说?你脑子进水啦,这封信压根儿没用?别说是宏辅了,换任何一个不擅策谋但智商正常的人来,比方说杨修、王粲,都不会拿这样的信出来糊弄事儿啊——再说了,伪书之计,本来就是是勋自己献上的呀。

是勋瞧大家伙儿都问不出什么话来,这关子实在卖得失败,只好暗中喟叹,缓缓揭开谜底——“即请公仁试摹沮授笔迹,照录此书——涂抹处文字,随意可也。”

是勋这话的意思,你不是光抄明明白白的文字,你得连哪儿该涂,哪儿该抹,都得原封不动地给我照搬下来!

荀公达第一个反应过来,不禁双眉一挑,扬声笑道:“此计甚毒也!”第二个想明白的是郭奉孝,冷冷地评价:“此真有贾文和之风也,不意宏辅竟能办此……”

是勋心说:你猜对了,这条计正是跟贾诩学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后来曹操亲征关西,即用一封到处涂抹的书信,离间了韩遂和马超之间的关系,演义将此计安排在了贾诩头上。虽然是勋记忆有误,正史中并无贾诩献抹书计的记载,但当曹操询问贾诩如何攻破韩、马联军的时候,贾诩说:“离间而已。”定下了基本方针。所以说,演义的虚构是很有道理的,贾文和确实想得出这般计策来,或者不如说,只有他才能想出如此毒计!

因为此计,在整段汉末三国时代的军争策谋当中,可以说最卑鄙,最无耻,但同时也最难破解——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彻底无解的。人有贪欲,即起疑虑,有疑虑乃有争斗,此计直指人心,放大其疑虑,即亲父子亦难幸免,更何况韩遂、马超这干爷儿俩呢?

如今是勋搬出这条计来,对审配和沮鹄同样有效。是勋建议曹家多作箭书,射入城内,通报相关沮授被俘及被押解许都的消息,威吓城内袁军投降,并说明其中一箭,附上了沮授的亲笔书信。此信若落到沮鹄手中,则审配必来讨要,沮鹄不敢不与,但是满眼涂抹的书信一递上去,审配必然起疑,断不能跟他善罢甘休。就老爹沮授对儿子的评价,沮鹄虽不如己,却也多智,即便刨除“瘌痢头儿子自家的好”这层因素,打个对折,也不是一蠢蛋笨伯,他可能一接到信,就立刻想清楚了危险,与其束手就缚,不如起而一搏。

当然啦,此信最大的可能性是落到审配手中,但是军中到处传得沸沸扬扬,说沮授有亲笔信射入城内,沮鹄也必然会去找审配讨要。不管审配肯不肯把这信交给沮鹄,都会引发沮鹄的怀疑,那么为了救老爹的性命,也为了自保,沮鹄又岂会毫无动作?

还有一种可能性,即审配得信后,为防意外,即刻拘拿沮鹄。然而审配是不可能把这封到处涂抹的书信亮出来,作为沮鹄的罪状的,如此则必使城内人心惶惑,进而离散。就算沮鹄造不了审配的反了,肯定还会有别人起异心啊!

你审正南一向忌刻,今日能因莫须有之罪擒拿沮鹄,焉知明日厄运不落到我的头上?

此计玩弄人心于股掌之上,正如荀攸所言——“甚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