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曾经有这样一所大学(1 / 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1255 字 5天前

所谓聚餐会,就是提供一个教师们认识交流的平台,地点是学校的大礼堂。

上海大学的校舍在一条弄堂内,条件非常简陋。

校舍只是一座老式石库门楼房,两层楼共十余间房子,学校把楼上并排两间房子的隔墙拆掉改为大礼堂,也算是大课堂,其它客厅、厢房都是教室。

来参加聚餐会的人员中,有一半是像林子轩一样的社会名流,是被聘请的客座教授,另一半才是学校的教职员工,这些教职员工同样赫赫有名。

比如,中国管理科学先驱杨性佛,南社著名诗人叶初伧,日内瓦大学理学博士张乃雁,密西根大学法学博士何时桢等等。

其实,看看上海大学的校董就知道,无论是蔡元赔还是章泰炎都是教育界顶尖的人物,其他人也是这个时代的翘楚。

更别说还有孙仲山和陈独绣在后面支撑着。

虽然这些人并没有出面,但却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上海的社会名流怎么会拒绝这份聘请,这就导致这样一所只有一百多名学生的大学,光是有名望的教授就有几十位。

这样强大的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全国独一家了。

林子轩同样无法拒绝这份聘请,来不来讲课是次要的,主要是把这所学校的名气撑起来,因为这是两个党派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事实上,后来就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

可见这所大学日后的影响力。

此时的上海大学只有两个科系,一个是文学系,一个是美术系。

文学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英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系主任叫做张军谋,英国文学系主任叫做何时桢。

在上海,还没有新文学的根据地,不像在北平,有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学的中心。

上海大学文学系提倡新文学,林子轩身为新文学的代表人物,自然要参与其中。

事实上,以他在新文学中的地位,完全可以做中国文学系的主任,但他知道自己的斤两,抄袭一下小说还可以,真的教授文学,那是误人子弟。

张军谋对林子轩很热情,目前的上海大学处于草创阶段,需要各方面的教师人才。

比如中国文学系,虽然提倡新文学,但开设的科目以国学为主。

副校长邵力字讲授的是《易经》,陈忘道讲授的是文法和修辞学,叶初伧则是旧体诗。

上海不比北平,想要找到新文学领域的教授并不容易。

别看有那么多社会名流,那些人来演讲可以,讲课就没有时间了,主要是为了撑场面。

创造社的郭沫偌那批人还在日本和上海两边奔波,以沈燕冰为代表的文学研究会正在和鸳鸯蝴蝶派激战,只有林子轩既有名望,又没什么正事。

当然,这是外界的看法,林子轩表示自己其实非常忙。

中国文学系还算是好的,英国文学系主任何时桢可是学习法律出身的,不过此人有美国留学的背景,管理英国文学系问题不大。

张军谋想让林子轩开设一门有关新文学的课程,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都没有问题,只是不要讲《红楼梦》这类传统文学了。

林子轩在复旦大学讲了八节课的《红楼梦》,奠定了他在红学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