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2)

农家娇女 夏小绾 2340 字 3天前

谢大郎一边走一边细细的跟一旁的杜氏解释,继续说道

“好的酒楼客栈,稠庄糕点铺子都能在这里找到。以这条街为中心线,靠咱们家那一片叫东边,另一边叫西边。这条街叫文庆街,这是主干道。”

“娘,早上我和大郎来这里瞅过,大多店铺门口都是不许摆摊的,能用的地方少,且不是啥好地方,可这里的人都是手里头舍得银钱的。”

杜氏看到早上匆匆走过的街,说道。

顺着文庆街一路走到底,大约能看见城门位置,一拐,步行没多久就是宁阳县人们嘴里所说的西边。

如谢大郎所说,整个宁阳县被文庆街一分为二,一边是东边,一边是西边,如果说东边大多住着殷实的人家,那么西边就是宁阳县大多百姓居住的地方。

进入西边主干道,顿时可以用人声鼎沸来说,莫说孩子们,就是杜氏看着都惊愕到

“这么热闹?今儿是赶集的日子?可这都下午了还这么多人。”

谢大郎听闻笑道

“娘,这个今儿早上我和丽娘也在想着这事儿,后来打听了才知道,这是每天都是这样热闹,这里没有赶集这么一说,这里和文庆街不同,两边低矮的瓦房大多都是住了人了,用作铺子的并不多,这里人多,摊贩也多,不过相比起文庆街来说,这里的人虽然多,但大多都是一般人家。”

其实按照圆姐儿的眼界来,这一条街上的人也并不多,但是因着摊贩多,吆喝声此起彼伏的,还有那直接蒸笼里出笼的食物冒着的白烟,挤在一起,显得热闹。

不过来来往往的人比起文庆街也确实要多很多,可是和现代比起来那就差远了。

“我和丽娘正想着,是在文庆街选个点还是在这里。”

“肯定是这里啊。”

圆姐儿听着,顺口就接,这里明显没有文庆街的人富足,大多粗布衣裳,好一些的也就是棉布衣裳的百姓来来往往,可是架不住人多啊,如果说赵氏是要开铺子,走中高端那肯定就得在文庆街,如果还是摆摊,还是要这里比较好。

“哦?为啥觉得是这里?”

赵氏听得圆姐儿的话,好笑的问道

圆姐儿瞥了俩大人一眼一副“这都不知道”的神情,说道

“人多呀,摊贩又多,那里全是店铺,摊贩少,人少。”

其实圆姐儿想要说,这里摊贩多,说明这里的人消费水平大多也就这种水平,自家的摊子若是开在文庆街,那里消费水平都是要去铺子里,虽然手里有钱,文庆街大大小小的酒楼都有,又哪里看得上摊贩上的小食?还不如摆到这里来,有竞争才又发展不是?虽然大家手里银钱不多,可也架不住人多,卤面本也是实惠的吃食,也不是真的就消费不起的,加上赵氏的手艺....

“就是这里好。”

圆姐儿怕两人觉得自个儿是孩子,不打算参考这个意见,又添了一句,末了还重重的点了点头,一脸的严肃。

“别看圆姐儿小,我听着在理咧。”

杜氏心里头琢磨了一下,也觉得西边要比文庆街好。跟着说道,谢大郎听闻笑了笑

“早上只是匆匆来看看这里的地界是个啥摸样,对比了一下我和丽娘也都看好这里。”

“娘——那个——”

康哥儿无心听大人们的话,进了这里就跟进了园子似得,左瞅瞅,右摸摸,一脸好奇新意。这才走到一处画糖摊子处,立马就走不动了,一把扯住赵氏的手往那摊贩处拉,小手指着那另外一个孩子手里的画糖,馋的不行。

圆姐儿瞅着却是眼睛一亮,画糖,原来这里也有画糖!

这还是圆姐儿第一次在这个世界看道除开饴糖和灰糖意外的第三种糖。

圆姐儿一下小孩子心性也上来了,睁开谢大郎牵着手一溜烟儿的跑到那摊贩面前,看着摊贩手里握着一把大铁勺,勺里头舀着和饴糖颜色相近的浓稠糖汁,然后在一块略黑光滑的大石头上简单的一带,一条小鱼就出现了,趁着糖汁未干,一根竹签压上去,用铁板贴着石头板一产,完整的鱼形画糖就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

康哥儿眼睛都亮了,指着那孩子手里刚刚出炉的鱼形画糖,吵闹着也要一个。

杜氏见状也觉得稀奇,见摊贩周围总有大人带着一两个孩子来买便问道

“这多少银钱一个?”

“这得看你要画什么,大的六文小的四文。”

杜氏一听顿时皱了眉头,压下了嘴里的那句“这么贵”。

“娘,别搭理康哥儿,出来还给了一颗饴糖吃呢,这会儿又惦记上了。”

赵氏拉着康哥儿就准备走,康哥儿立马就不乐意了,死死的站着,撅着小屁股往后拖,抗拒赵氏拉着自己离开,杜氏一见,也知晓康哥儿这会儿是馋的紧,忙说道

“得了得了,不过一个吃食,也就一回。”

说着将康哥儿拉到怀里,问道

“康哥儿要画个什么?”

“娘,康哥儿才吃完甜的。”

赵氏见杜氏维护着,心里也知道杜氏向来是疼爱孙辈的,话虽这么说,可还是赶紧自个儿从荷包里数了几个铜板出来,对眼巴巴的看着摊贩手里逐渐成型的画糖的圆姐儿道

“妞妞要啥样子的?”

圆姐儿扭头看了赵氏一眼,摇了摇头

“我不要。”

谢大郎听闻一脸稀奇

“咱们家倒是掉了个个头,男娃爱吃糖,女娃却不喜欢。”

“圆姐儿不好甜的,啥都要咸的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