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襄王府!”李宏宇故作恍然地点了点头,实际上他早就猜到了是襄王府的人。
原因很简单,能摆出如此气派的人襄阳府只有两个出处,一个就是坐落在襄阳城的襄王府,另外一个自然就是襄阳府知府了。
不过据李宏宇所知,襄阳府知府行事还算比较低调,并不是那种飞扬跋扈之人,故而即便是有差役开道也不会表现得如此气势汹汹。
再者说了,朝廷皇族的仪仗与文武百官不同,因此李宏宇从仪仗上一眼就认出前面过来的那支队伍属于襄王府的。
只是由于他对大明亲王和郡王的仪仗不是太清楚,故而不知道是襄王本人还是襄王府的那些郡王。
李宏宇在白河镇的这些日子并不是碌碌无为混日子的,他经弄清了襄阳府的局势,对襄阳城的达官贵人更是了然于胸。
当然了,襄阳城里最尊贵的自然就是襄王府的皇族,襄阳府文武官员莫不对其礼让三分。
虽然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洪熙皇帝和宣德皇帝已经收回了地方皇族的众多权力,使得他们失去了政权和兵权,但同时也进行了优待,使得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很多特权,用富甲一方形容毫不为过。
想洪武皇帝时期,朝中官员见到大明的藩王也要下跪行礼,藩王在封地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可以自行收税和募兵,否则永乐皇帝也不可能登上皇帝的宝座。
当然了,正是永乐皇帝通过靖难之役成为大明的天子,才真正意识到地方藩王对皇权来说是一个威胁,故而大力削藩。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皇帝当年起兵的时候正是打着反对削藩的旗号联合了辽东的宁王等藩王一起出兵,结果宁王等人还是难逃被削藩的命运。
尤其是当年兵力和能力都不逊永乐皇帝的宁王,永乐皇帝登基后不仅没有履行与其平分天下的承诺,而且还把他从山海关关外的大宁调去了江南,使得其彻底失去了对永乐皇帝的威胁。
不过,这也导致了后来宁王子嗣引发了“宁王之乱”,虽然很快就被朝廷平定但根源之一与永乐皇帝当年的出尔反尔有关。
李宏宇有时候在想,如果当年洪武皇帝分封在北地抵御外族的藩王都在,那么很大的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土木堡惨败,满清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就崛起,毕竟这些边疆藩王有着很强的实力,与内地那些享于安逸的卫所军完全就是两个档次的部队。
“见过夫人、少爷!”
襄阳城城南一座气派的的宅院门前,一名身形有些圆润的中年妇人领着一群人院门处等待着,见到李宏宇一行人的车队抵达后连忙迎了上去,躬身向下车的赵氏和李宏宇躬身行礼。
“姐姐勿需多礼,快快请起!”赵氏微笑着扶起了那名中年妇人,态度显得十分亲昵。
这个中年妇人就是李仁海唯一的妾室杨氏,李老爷子死后就被李仁河打发来了襄阳府,守着李家三房在襄阳城的产业。
虽然赵氏是正妻,但杨氏的年龄却比她大上近十岁,故而赵氏称其为“姐姐”。
实际上杨氏根本受不起赵氏的这声姐姐,她原本是李仁海身边服侍的贴身丫鬟,后来被李仁海收了房,但由于出身低贱属于“贱妾”,故而在李府地位很低,
这使得杨氏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无李家三房家产的继承权,即便是李宏宇遭遇了不测,李家三房的家产也不可能由他们继承,届时会由族长将其收回,然后分他们一些资产用以谋生。
如果杨氏是出身良家的“良妾”,那么当李宏宇不幸遇难后,其所生的男丁可以获得李家三房的继承权,血脉的纯正性非常受大户人家的重视。
不过,大明与实行“从母法”的朝鲜不同,大明的大户人家在分家产的时候通常都会给庶子们分上一份。
毕竟他们的身上流着与嫡子们一样的血脉,也是家族的子弟,不折不扣的亲兄弟,中华传统讲究的是兄友弟恭,故而人们不会把事情做绝,毕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还是自家兄弟肯舍命相助。
而朝鲜的庶子则与家中奴隶无异,甚至无法喊父亲为“爹”,只能称之为“大人”,至于家产就别想了。
正是因为杨氏的两个儿子没有李家三房产业的继承权,所以赵氏与杨氏之间没有心结,两人的关系才显得非常亲密,要知道她们俩乘坐的可是同一条船。